“这是OPI水果手霜,600毫升,确认了吗?”“确认。”6月20日,杭州互联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上演了一场跨越三个空间的视频执法。这是医院首次上线“5G 实施区块链互联网”新模式,5G能保证时间的一致性,无延迟;区块链平、开放、透明。
据了解,本案的申请执行人加入了被执行人的店铺,并在完成一系列程序后,因货物、仪器质量等问题向法院提起纠纷。法院认定特许经营合同无效,判决被执行人返还有关费用。后来,由于被执行人未能返还货款,申请执行人向杭州互联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但在执行过程中,由于双方未能就货物和仪器的数量达成一致。
昨天,执行人再次来到申请执行人处,通过5G区块链执法记录仪显示给被执行人。记者在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看到,执行人拿着需要清点确认的货物,询问网络另一端的执行人。清点后,双方在网上达成协议,分别退还货物和付款。
杭州互联网法院信息中心负责人陈突告诉记者,远程执法只连接法院指挥中心和现场执行人,双方通过相应的设备点对点连接,“这是执行人和申请人第一次‘出现’执法现场。”
提到视频执法的核心技术——5G,陈蓦直言:“5G优点是速度快,没有延迟。这使得我们的执法能够保证时间的一致性。”
区块链验证作为执法的最后一步,保证了执法过程中所有证据信息的真实性和牢固性。“就像锁定它(证据)一样,内部的数据和信息无法修改。”陈蓦说。
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官家辉表示,“5G 实施区块链互联网”通过多方实时互动,新模式利用司法区块链保证了执行过程的公平、公开、透明,实现了全过程的可视化,“这对于探索‘阳光执行’‘智慧执行’新路径,巩固执行难的基本解决方案,完善执行难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