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销格局大变天,品牌如何反脆弱?

2022-11-11

今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,除了电梯电视和电梯海报(分别是23.8%和28.9%)外,各种媒体渠道的广告成本也大幅下降,甚至互联网视频广告也有18.8%的下降。

例如,爱奇艺今年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,在线广告服务收入为68亿元,同比下降18%。这里更明显的原因是短视频占据了长视频时间,会员越来越多,广告越来越少,有一点消费能力的客户为广告付费。只有腾讯、阿里、字节的效果广告实现了20%左右的正增长。

去年,只有电梯电视和电梯海报广告正在增长。图片来自CTR媒介智讯。

此外,值得强调的是,这一现象并非2020年独有。事实上,2019年,除了腾讯、阿里、字节的效果广告增长和电梯媒体增长外,品牌广告的整体成本同比下降7.4%,其他渠道也下降了5.2%,甚至互联网视频。

品牌营销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?

首先,作者认为,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主流人群不看电视,看视频是付费广告,看手机主要看内容很少关注广告,品牌广告越来越难有效接触主流人群。

因此,品牌营销必须通过内容营销须积极融入抖音、小红书、比利比利来创造内容的话题。同时,消费者的生活空间很难改变。在消费者的生活空间中,公寓楼办公楼是消费者必须经历的生活空间。在电梯的高频和封闭空间中投入足够的沟通资源很容易引爆品牌。

凯度中国首席执行官兼BrandZ去年全球总裁王幸举办的2020年BrandZ在最有价值的中国品牌十大新闻发布会上,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。

她说,对于广告商和品牌来说,通过线上和线下、内容和场景的高效结合,“双微一抖一分众”引爆品牌,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日常生活场景,以微博、微信、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品牌,将成为未来最有效的沟通范式。

以“双微一抖”以虚拟世界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占据了主要时间,以分众为代表的电梯媒体卡住了物理空间的唯一途径,成为品牌引爆的核心设施。

此外,它还表明流量红利已经消退,品牌广告的回归是不可逆转的趋势。品牌广告需要非常稳定的输出机制、场景和设施。

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品牌广告的回归是什么?如何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“反脆弱”?参与这股浪潮的核心能力是什么?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趋势特征可供探讨:

1.品牌广告要集中对抗碎片化;

2.品牌广告应以重复率对抗遗忘率;

3.品牌广告应以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。

短短二三十年,品牌广告就经历了电视时代,PC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,信息膨胀的速度就像地球变成太阳系,然后变成银河系。在浩瀚的银河系下,单一信息如碎片甚至微尘。

显然,互联网很难塑造品牌。

首先,很难反复有效地触摸。互联网社交媒体接触环境不理想,干扰大,绝大多数交通广告客户匆匆经过,直接分离,品牌价值难以传达;第二,覆盖人口有限,交通广告影响人口太小,难以形成品牌社会共识;第三,容易陷入低价促销。为了完成效果广告部门RIO该指标更倾向于通过促销和低价刺激客户,这将进一步损害品牌,陷入价格战,降低品牌。品牌需要流量,但流量无法实现品牌。

在日益分散的媒体环境中,即使每年都有更多的广告投入,品牌声音也越来越稀释。典型的是中国最著名的日化集团之一,拥有十多个品牌,在电视时代,投资10亿广告,无处不在;在PC在互联网时代,投资20亿-30亿已经不能经常见面了;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即使投资30亿-50亿,也没有大的声音。

当品牌置身于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星海中时,在互联网时代对抗碎片化的首要方法是重新找到集中,充分发挥集中的优势。从银河系到地球,从无限的移动互联网到有限的生活空间。

集中平台,包括央视、湖南卫视、浙江卫视之前的核心栏目,以及近年来优势越来越明显的社区和办公楼,占据了3亿城市主流人口。重点是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,以有限的预算迅速猛烈地占领精准区域,引爆品牌。

只有登录这样的集中媒体,获得用户的核心视野,品牌才能迅速被引爆。为什么?因为品牌引爆应该是饱和攻击而不是渐进攻击,努力先入为主,抢占用户的心智。

里斯和特劳特的《商战》指出,如果你想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,就不能花时间逐渐影响别人来赢得好感。认知不是这样形成的,必须像暴风雨一样迅速进入人们的头脑。

康德曼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作品《快速思考》中指出,人是生物,在生活环境中保持警惕。重复会导致认知放松的舒适和熟悉。如果一个信息反复出现,不会带来不好的结果,就会成为一个安全的信号。时间长了,安全就好,熟悉了就容易喜欢。这就是心理学上简单的曝光效果。

让人们相信一个概念或一件事的方法是重复。事实上,重复是品牌传播的第一原则,只有重复才能对抗遗忘。

为什么重复比新鲜更重要?虽然社交媒体每天都很热闹,总能创造出最新的热点,但热点很难持续,往往会很快被埋葬和遗忘!

华和华咨询创始人华杉也发表了精彩的评论:“宣传的本质是重复,观众的本质是遗忘。掌握传播原理,反复对抗遗忘。不要搞那种精彩的刷屏文章,观众不会再看了。是一夜烟花。”

与互联网社交媒体相比,像分众这样的集中媒体并不那么有趣和材料,但主张的集中表达更有用和有效。因为它占据了中产阶级和城市主流人群的核心生活和办公场景,所以它自然有一种倾向和能力让品牌主流和受欢迎。它几乎完全聚集了中产阶级及以上生活的各种场景,同时聚集了中国TOP87%的品牌成为影响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变化的风向标。

在电视时代,综艺节目相对容易走红。《中国好声音》《奔跑兄弟》可以红三年,收视率很容易突破4,但现在突破1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
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综合呢?它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强,可以从巨火变成巨糊。典型的,比如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,第一季以4000万入场总冠名的梵蜜琳,因为话题效应持续,赚了不少钱。当第二季的冠名费飙升到几亿级别时,节目突然表现平平,十几个品牌纷纷走空。

社交媒体上刷屏热点的产生也不确定。

2017年,百雀羚的一组镜到底的神广告刷遍了朋友圈,创造了屏热点。虽然被质疑有声量无销量,但转化不到0.0008,却获得了3000万的阅读量,成为江湖传说。后来,百雀羚一直在精心策划国风营销事件,但再也没有刷屏热点,刷屏难以成功复制。在信息粉尘之后,社会营销的普遍挑战是:难以复制的成功没有品牌价值的刷屏,极快的遗忘。

品牌广告不靠运气,让不确定性主宰命运。难以复制,标准化程度低,不确定性高的投资就像一场比赛。

因此,笔者认为,品牌广告应采用高确定性、高可控性的媒体,如消费者日常生活空间媒体。根据益普索Ipsos2020年国内广告流行语83%来自电梯媒体,2019年81%,确定性越来越高。这样的媒体平台可以帮助品牌实现可复制、可积累、可叠加的战略目标,用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,享受时间复利!